首页 > 生活服务技巧

*科技工程学院,工程科学学院MEM的课程设置

*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的院系介绍

近代力学系(Department of Modern Mechanics)*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由钱学森先生亲自创建于1958年,并担任首任系主任直至1978年。吴仲华先生、童秉纲院士等先后担任过本系系主任。1992年更名为力学与机械工程系,2007年恢复为近代力学系。工学学士点:理论与应用力学。工学硕士点: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工程力学、材料力学与设计、微系统力学、工程安全与防护技术。工程博士点: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工程力学、材料力学与设计、微系统力学、工程安全与防护技术。力学学科博士点流动站。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学科:固体力学、流体力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Department of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Instrumentation)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的前身是近代力学系基础教研室,而该教研室的前身则是1958年建校时成立的机电工程教研室(该教研室承担全校工程基础教学)的机械部分(该部分于1963年并入近代力学系)。*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正式成立于1978年,该系的教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都是围绕着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的前沿方向展开的。并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和人才交流关系。工学学士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学硕士点:精密仪器及机械测量、测试技术及仪器、机械电子工程。工程博士点:精密仪器及机械工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超精密技术研究所。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Department of Thermal Science and Energy Engineering)*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的前身是*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热工系。*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热工系于1958年9月20日由吴仲华先生创建,并由吴仲华先生任系主任直至1960年,为国内创办该专业最早的单位之一。1960年4月3日,物理热工系更名为工程热物理系,下设燃气轮机及喷气发动机、原子能动力和工程热物理等专业。1961至1982年间,该系曾撤销且作为工程热物理专业并入近代力学系,1983年3月23日该专业脱离近代力学系*成工程热物理。*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正式成立于1992年12月22日,由葛新石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之后历任系主任有范维澄院士、陈义良教授、程晓舫教授等。工学学士点:热能与动力工程。工学硕士点:工程热物理专业、制冷和低温技术、热能工程。工程博士点:工程热物理专业、制冷和低温技术、热能工程。*一级学科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系(Department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科学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04年12月,由*工程院院士范维澄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该系为*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拥有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该系设有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具有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学科。该系与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及香港和*地区的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和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学术和人才交流关系。工学学士点:安全工程。工学硕士点:安全技术及工程。工程博士点:安全技术及工程。建设有火灾科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建有“强风作用下火蔓延野外实验场”、“安全科技综合实验大楼”、“西藏高原火灾实验基地”等,拥有大型实验平台31套,大型商用测试仪器12台,以及系统化的中小型实验平台。实验室于2003年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类*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荣获“*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 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本系是主要倡议者之一。 2001年,“面向*重大需求,产学研与火灾安全交叉学科建设相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获*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和承担了*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百项,在基础研究方面引领*火灾科学发展,位居国际安全科学研究前列,分别于2001年、2006年和2010年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一等奖1项。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

*工程科技学院

*工程科技学院(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ience)是一所从事高等学历教育,资质认证,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及教育投资的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教学的高等学府。学院整合先进的国际教育培训资源和经营模式,完全采用网络教学和学分制管理方式进行全中文现代远程教学。*工程科技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等教育学府之一。

*工程科技学院以传统教学和远程教学相结合见长,学院在香港及*内地设有教学基地或分支机构,广泛服务于*部门、建筑机构、教育、企业单位等,学员广泛分布于香港、澳门、*、东南亚及*大陆。学院现设有工程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经管学院、金融学院、建筑学院、广告学院、研究生院、遥教中心等近十个二级学院几十个专、本科专业,现已成功开设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学士、副学士课程、高级进修课程、*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多个项目,接受了众多来自于亚洲一流企业、知名跨国*、*机构、组织协会等中高层优秀管理人员前来就学。

发展目标(Develop priority)——*工程科技学院的创建,旨在把握亚洲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好机遇,致力于*和西方的工程科技研究,并倡导严谨的学风以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创新和传播的先锋,打造一个享誉全亚洲的著名工程科技学府,从而为大*地区造就一大批世界级工程科技界领袖,并为*进军世界前列提供新的思维和新的策略。学院成立以来,得到海内外著名学府、学术机构、*组织和各类企业的大力支持。学院的优秀课程、专业团队及完善设施受到委培机构、进修人士和海外留学生的高度评价。

办学特色(Train a characteristic)——学院注重教学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列为工作中心。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抓好教风学风建设,设立教师特殊岗位,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改革措施。学院建有”育得优”网络教学平台,目前已有网络课程40门。学院重视特色课程与品牌课程建设,建成院级品牌课程3个、院级特色课程7个、省级特色课程2个。学院十分重视与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工程科技学院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为更多在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同时积极推动和开展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远程学习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多媒体技术为重要手段,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宽进严出式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工程科技学院远程教育采用网络教学、网上课堂与网上实时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取弹性学制和学分考核模式。学生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即可获得学分,修满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由*工程科技学院颁发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学员按相关规定申请学位,参加学位规定课程的综合考试,经学位部门审核合格即获得学位。

为了使学员能真正学到知识,学院在全国各地设有教学基地和我院地方函授站,为学员提供了可靠的学习保证。并设立了多项培训证书课程,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对学员进行了职业培训,考试合格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使众多学员在就业、升职、加薪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培养用人单位欢迎的、适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科技学院是985还是211学校

*科学院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

学校介绍:

*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UCAS)”,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的创新型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校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这是我*亲手创办的红色大学,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的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

建校后,*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以来,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和*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cyqvip.com/html/879667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