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穿来我就被流放了?穿越第一天被流放边疆的小说
刚穿越就被抄家带着嫂子流放的小说叫什么
刚穿越就被抄家带着嫂子流放的小说叫《惊!刚穿回来就抄家流放》。
《惊!刚穿回来就抄家流放》还在连载中。主角燕云穿越到了古代,成了一个傻子王爷,一开局就面临着家里被抄家流放的困境。然而,燕云并不甘心接受这个命运,他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来改变这一切。
在流放的路上,燕云展现出了非凡的生存技能和领导才能。他不仅带领几个嫂子一起克服了路上的种种困难,还不断寻找机会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更好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几个嫂子之间也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这本小说的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作者一抹涟漪通过描绘燕云和几个嫂子在流放路上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在这个充满危险和机遇的世界里,主角们不仅要面对外界的威胁,还要应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惊!刚穿回来就抄家流放》小说评价
这本小说的设定独特,充满了惊奇与未知。主角燕云穿越到古代,成了一个傻子王爷,开局就面临抄家流放的困境,这样的设定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样的设定也使得故事充满了张力,读者会跟随主角一起经历种种困境,感受他的智慧与勇气。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有特色。燕云是一个聪明、机智、勇敢的年轻人,他带领几个嫂子在流放的路上克服重重困难,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几个嫂子也各具特色,有的温柔体贴,有的机智过人,有的勇猛果敢,她们与燕云一起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困境。
这本小说还传递了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它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勇敢地面对,不断地寻找机会,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它也强调了家庭、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穿成被流放的罪臣原配类似的
《穿成流放反派他原配》类似的小说是《被流放后我名留青史了》。
姚春暖刚升职并正式迈入*高管行列时穿了。她所穿的原主于危难之中抛弃夫家和新婚丈夫,后更自恃美貌,嫁给了原夫家对头的属下。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年,就被咸鱼翻身的前夫家清算。别问,问就是家破人亡预定。
同样穿过来的还有她的*对头魏秋瑜,两人同时穿为罪臣之妻。面对同样流放千里的命运,*对头大义凛然地选择了不离不弃。
简评
真正的大*爽文流,*和*对手一起穿越到古代,被古代前夫连累,又被*对手举报,一起踏上了流放千里之路。肚子揣着娃的*努力在军屯里辅佐未来帝王,基建、军工、民生等等,样样狠抓,一路凭借才智把军屯建得兵强马壮,最后带飞主公夺天下,自己也位极人臣。
至于感情戏,那是个意外,赠*给男主后慢慢有交集,相爱水到渠成。这是一篇被书名耽误的好文,文笔生动流畅,剧情全程苏爽,阅读体验很丝滑,强推!
太子被废*怀孕流放的小说
太子被废和*流放的小说有《穿书后与太子殿下流放边塞》《废太子的流放生活》《流放大荒,带着废太子搬空全京城》《朕心爱的丑姑娘,请多指教》《重生后嫁给废太子》《穿成流放反派他原配》等。
一、《穿书后与太子殿下流放边塞》
1、作者:为我鱼肉。
2、小说分类:古代言情。
3、是否完结:已完结。
4、连载平台:晋江文学城。
5、简介:一顶小破轿子摇摇晃晃的从太子府侧门进入,刚坐到榻上就听见太子要被流放了。前厅上方站着一个穿着太子冕服的男子,头戴冠冕,九珠璀璨,眼眸冷漠,鼻梁高挺,长眉若柳,身如玉树,给人一种高贵清华感,一个男子长成这样,也是天下少有。宋佳人眼眸弯弯的看着书中的太子殿下,全书中她最感兴趣的男人。
二、《废太子的流放生活》
1、作者:狐珠子。
2、小说分类:古代言情。
3、是否完结:已完结。
4、连载平台:晋江文学城。
5、简介:农学院最年轻英俊的顾教授一觉醒来,穿成了平行世界的某朝太子,原以为人生进入了躺赢模式,没想却是开启了魔鬼难度。原主受人陷害,造反未遂,被废为庶民,流放黔州。面对家徒四壁的破草棚以及孱弱的妃子,顾教授习惯性扶了扶并不存在眼镜。太子被废时,陆沉菀不顾众人劝阻,毅然追随太子前往蛮荒之地。
三、《流放大荒,带着废太子搬空全京城》
1、作者:未等风声至。
2、小说分类:古代言情。
3、是否完结:未完结,更新至186章。
4、连载平台:笔趣阁。
5、简介:流放路上,虞商商看着偷摸留半个凉馒头,就为了让她不饿着的废太子发誓一定要擦亮眼睛,爱所爱之人。没想到一朝重生,获得了空间。虞商商冷笑一声,所有伤害过她们的人,她一个都不放过,搬空全京城以后,就算去大荒也没问题。虞商商一手灵泉一手空间,不仅将废太子救了回来,还把穷苦的大荒打造成了人间仙境。
四、《朕心爱的丑姑娘,请多指教》
1、作者:一味相思。
2、小说分类:古代言情。
3、是否完结:已完结。
4、连载平台:阅友小说。
5、简介:未婚夫从千尊万贵的太子爷变成了半*不活的瘫子,豪门贵女气性大直接抹脖儿*了,剩下破相了的倒霉丫鬟被摁着头坐上了花轿。“你是瘫子,我是丑女,咱俩半斤对八两,谁都别嫌弃谁。”初见之时,她虚张声势、一派趾高气昂。“余生还请你指教。”经年之后,昔日半*不活的瘫子款款向她走来,亲手给她戴上了凤冠。
五、《重生后嫁给废太子》
1、作者:青山问我。
2、小说分类:古代言情。
3、是否完结:已完结。
4、连载平台:晋江文学城。
5、简介:重生后,余清窈选择嫁给被圈禁的废太子。无人看好这桩婚事,就连她那曾经的心上人也来奚落她,笃定她一定会受不了禁苑的清苦,也不会被废太子所喜爱。她毫不在意,更不会改变主意。上一世她为心上人费尽心思拉拢家族、料理后院,到头来却换来背叛,这辈子她不愿意再劳心劳力,为人做嫁衣。废太子虽复起无望,但是对她有求必应。
六、《穿成流放反派他原配》
1、作者:启夫微安。
2、小说分类:古代言情。
3、是否完结:已完结。
4、连载平台:晋江文学城。
5、简介:工科社畜叶嘉一觉醒来,穿进一本名为《皇后在上》的披着大*皮的玛丽苏小说里。二月的天,料峭的寒风,她穿着破布袄子躺在一个四处漏风的土屋草垫子上,成了大反派周憬琛那个乡下泼妇元配。家里一个三岁的豁牙豆芽菜,一个面黄肌瘦可怜寡妇以及一个因劳改而身体孱弱的少年反派。
*刚穿越赶上流放的小说
《被流放后我名留青史了》作者:落雨秋寒。
简介:
姚春暖刚升职并正式迈入*高管行列时穿了。她所穿的原主于危难之中抛弃夫家和新婚丈夫,后更自恃美貌,嫁给了原夫家对头的属下。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年,就被咸鱼翻身的前夫家清算。别问,问就是家破人亡预定。
同样穿过来的还有她的*对头魏秋瑜,两人同时穿为罪臣之妻。面对同样流放千里的命运,*对头大义凛然地选择了不离不弃。
简评:
真正的大*爽文流,*和*对手一起穿越到古代,被古代前夫连累,又被*对手举报,一起踏上了流放千里之路。肚子揣着娃的*努力在军屯里辅佐未来帝王,基建、军工、民生等等,样样狠抓,一路凭借才智把军屯建得兵强马壮,最后带飞主公夺天下,自己也位极人臣。
至于感情戏,那是个意外,赠*给男主后慢慢有交集,相爱水到渠成。这是一篇被书名耽误的好文,文笔生动流畅,剧情全程苏爽,阅读体验很丝滑,强推!
王安石为什么被流放
少年王安石故事之–寻求生花笔
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负籍远游,曾挑着书箱行李,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在名师杜子野先生指导下,他勤奋苦读,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李白梦见自己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于是他拿着书问杜子野先生:
“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
杜子野正色道:“当然有啊!事实上有的笔头会长花,有的笔头不会长,只是我们的肉眼难以分辨罢了。”
王安石见杜子野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
于是,杜子野拿来一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笔,究竟是哪一枝,连我也辨不清楚,还是你自己寻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学生眼浅,请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着胡须,沉思片刻,严肃地说:“你只有用每枝笔去写文章,写秃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足足写秃了五百枝毛笔。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中找到“生花笔”。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
“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那枝生花的笔呢?”
杜子野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秃了,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喊:“找到了,我找到了生花笔了!”
从此,王安石用这枝“生花笔”学习写字,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以后又用这枝笔写了许多改革时弊、安邦治国的好文章,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少年王安石故事之二–智胜厨师
王安石小时候,住在临川城内的盐埠岭,离他家不远的街口有一家面馆。王安石每天上学都要从这家面馆门前经过,并经常在这里吃早点,久而久之,和面馆的老板伙计都相识了。
有一天,王安石又到这家面馆吃面。进门后,拣了个座位坐下,老板、伙计有心考考他,故意不给他端面。王安石等了好久,看见后进门的人都吃上了面,便问跑堂的伙计:“师傅,我的面做好了么?”伙计答道:“就来。”不大一会儿,只见跑堂的伙计手中拿着一双筷子交给王安石道:“伢仔,你的那碗面做好了,大师傅说要自己去端。”王安石也不计效,径直来到厨房,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大师傅笑眯眯地对王安石说:“伢仔,这碗面是我特意为你做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不泼了一滴汤,算你白吃,不要钱。”王安石问:“此话当真?”大师傅说:“偌大的一个面馆,还出不起一碗面么?”好一个王安石,主意还真不少,只见他用筷子轻轻地往碗里一伸,把面条挑了起来,碗内自然只剩一半碗汤了。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起汤碗,右手拿着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面馆里的人都翘起大拇指称赞道:王安石真神童啊!
*******
少年王安石故事之三–“害”爹挨雨淋
王安石从小聪明伶俐,邻居们都夸他心眼多,脑瓜灵。他爹听了,自然喜上眉梢,甜进心里。
有一年秋天,正下着毛毛细雨,他爹穿着单衣,坐在屋里,于是把王安石叫到跟前说:“安石啊,大家都说你聪明,我不信。如果我坐在屋里,你能叫得我站到院子里去挨雨淋,才算你真聪明。”王安石知道父亲在考自己,就笑着说:“爹,落雨天当然是坐在屋里,我怎么能叫你站到院子里去淋雨呢?”他爹说:“哪你不算聪明。”王安石接着说:“爹,你要是站到院子里,我就能把你请到屋里来,你信不信?”他爹连声说着“不信”,就走到院子里去了。
王安石在屋里来回走着,就是不喊爹进屋来,让他爹挨淋雨。他爹等了好久好久,实在不耐烦了,催问他为什么还不开始?王安石说:“爹,这不是‘叫你站到院子里挨雨淋’了吗?”他爹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说:“还真有两下子。”王安石说:“爹,快回屋里来,要不淋雨受凉会生病的。”他爹立即回来了,王安石又说:“爹,又‘把你请到屋里来’了。”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
王安石与苏东坡的逸事三则
都说苏东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思敏捷,可他在王安石面前曾出过好几丑呢!
一、自作聪明的苏学士
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则: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存在着”轻率概括”的错误。”轻率概括”是归纳推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逻辑错误。”轻率概括”也叫”以偏概全”,是指只根据少数的个别事实,就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并且把这个结论看作是必然的、无可怀疑的论断。
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他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出现了这个反例,苏东坡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
二、王安石难倒苏东坡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在宋神宗统治年间,王安石曾做过宰相,苏东坡官卑职小,郁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据说王安石曾出题刁难苏东坡,他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要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原来那年是闰八月,阴历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这个节气,的的确确是不折不扣的两度春秋.另外,对联的第四字与第十二字都是“春”字,要求下联也具备同样的特征,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难度.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三、王安石再难苏轼联
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学士虽是奇才,一时却寻对不出。但后人,已代东坡学士对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假托乩语,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有金山、银山、玉山。苏东坡刚好游览过。但还是不能成对,至今仍无人对出,大家不妨一试。
王安石巧娶*美娇妻
北宋仁宗庆历二年,二十岁的王安石已然英俊潇洒,意气风发。寒窗苦读,如今该是宝剑出鞘之时了。王安石从家乡抚州临川赴东京汴梁赶考,一人一骑一书童,是晓行夜宿。
这日到了江宁的马家镇。但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是镇上首富马员外在设题择婿。这马员外家财万贯,只有一女,容貌美艳,琴棋书画皆精,是马员外的掌上明珠。钱财多了不稀罕,马小姐看不上那些没修养的纨绔子弟,决定以文择婿。在门口高挂两盏大红灯笼,一盏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另一盏空白,只等才子前来接下联,佳者即择为新郎。
王安石立门下一看,赞道:“真是好句”。再看门前立一丫环,长得是极其标致,明眸皓齿,酥胸柳腰,特别是下面一双织锦绣花鞋和那穿着透明*的玉足!王安石看得快流口水了,心想丫环尚且如此,小姐岂不美上天了!又一想,不禁叫苦:接这高难度的下联需要思考,可惜没时间在此地耽搁,一位美人就要让给他人了。只好唉声长叹,仍与书童继续赶路……
到了东京汴梁会试,王安石飞书走檄,斐然成章,第一名交卷。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时任参知政事、太子少师),见王安石少年英俊,心中欢喜,于是出题一试其灵敏反应如何,欧阳修一指厅外的飞虎旗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知是主考出联,以下求上,难度较大,正在犯难之刻,忽转念一想,不由心中“呀”了一下,便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欧阳修一听大喜:“好对也,真乃才思敏捷也!”王安石心中一阵高兴:嘿嘿,捡了个大便宜,那马家小姐才是真正的才女也。
会试完毕,王安石回到馆驿,也不与其他学子考生谈诗论文聚会饮酒,叫上书童收拾东西。主仆二人,一人一骑,日夜兼程,赶往江宁马家镇。
几日后主仆二人到了马家镇,只见路上冷冷清清,王安石心中一凉,以为马家小姐已择得佳婿。待赶到马府门前,不见了那丫环,只有两个家人无精打采,站立门旁。再看那两只大红灯笼依然挂在门上:一个有字,一个仍是空白。王安石大喜过望,急忙抢上前来,拿起案上笔墨纸砚,龙飞凤舞,一挥而就。一个家人懒洋洋拿起,送入内堂。
马员外坐在大堂之上心神不定。以文择婿已近三个月,各地才子见过无数,竟无一被小姐认可,真急煞人了。家人送上对句,马员外也懒得动身,挥手叫丫环拿到内院,由小姐自看。
马小姐接过灯笼,但见上书: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字写得刚劲有力,一派大家气势。小姐看着看着眼圈一红,骂道:“冤家,让我等得好苦。”丫环一听,急忙跑出报告。马员外顿时喜出望外,命家人快请才子进来。王安石入堂拜见,马员外亦是读书之人,谈诗论经也是行家,有此贤婿自然不会放过。小姐在内隔帘观看:但见王安石气宇昂昂,话声朗朗,自是喜上眉梢。马员外知道女儿高兴,当即定下三天后月圆吉日完婚。
三天转眼就到,马府张灯结彩,锣鼓震天,合家上下,喜气洋洋。在众宾客的欢拥下,王安石和马小姐拜过天地进了洞房,这下终于可以揭开佳人头巾一睹花容了,但见那马小姐:
天生瓜子脸,额铺翠云发。
两道柳叶眉,一双圆杏眼。
艳艳樱桃口,莹莹白玉齿。
双峰高又挺,蛮腰细且柔。
绿裙隐修腿,凤鞋衬美足。
*薄欲透,嫩趾幽兰香。
把个王安石看得整个人直如坠入云山雾海飘飘欲仙,看得那马小姐香腮通红,又骂了一句:“你个俏冤家,看够了没有?羞煞奴家了。”嘴上这么说着,一边却轻轻褪去了描金绣花凤鞋,露出了一双羊脂白玉般温润的*脚,沿着王安石的身子慢慢向上滑去,点点按按、勾勾挑挑,极尽娇柔妩媚之态。王安石再也按捺不下,一把抓住马小姐的玉腿,说道:“好个美娇娘,夫君今天定要好好报答你。”一口气吹灭了蜡烛,鸳鸯帐中自然是一番云雨快活……
稍顷,忽又闻驿差连夜飞报,王安石为钦定第四名进士。马家大院顿时一片欢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古人曾有《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讲的是人生最高兴的时刻。马、王两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王安石想想自己不费吹灰之力,捡个大便宜,两头得好处,此时更是喜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家人丫环纷纷拿去,到处张贴。这就是后来*人在办婚事时,到处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
从此,王安石外有欧阳修教诲提携,内有马小姐贤助辅佐。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内,标名青史。
王安石逸事
舒王性酷嗜书,虽寝食,手不释卷.知常州,对客未尝有笑容.一日大会宾佐,倡优在庭,公忽大笑,人颇怪.乃共呼优人,厚遗之曰:「汝之艺能使太守开颜,可赏也.」有人窃疑公笑不因此,乘间启公,公曰:「畴日席上偶思〈咸〉〈常〉二卦,豁悟微旨,自喜有得,故不觉发笑耳.」《墨客挥犀》
参考译文:
王安石生性酷爱读书,即使是睡觉吃饭也手里离不开书.到常州时后,对客人也没有一点笑容.有一天,府衙中举办宴会,当艺人表演滑稽戏时,王安石忽然大笑起来。人们觉得非常奇怪,于是都说要赏赐艺人.官员便厚赏了表演艺人,称赞说:“你的才艺能使太守开颜,应该得到赏赐。”有人也怀疑王安石并不是因此发笑,便在事后找了个机会问王安石:“您那天在宴会上为什么发笑?”王安石回答:“那天在宴会上,我偶然悟出了《周易》中《咸》、《常》不称《恒》卦,是避宋真宗赵恒之名讳。自己高兴认为有所收获,所以才不自觉地发出笑声。”
王安石逸闻逸事
王安石不论是写文章,还是作诗赋词,十分注意斟酌和推敲,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这方面,确实留下不少佳话。当然也有不少笑话。
有一天,王安石在写作《字说》时,将石莲百许枚置几案上,边咀嚼边思考。谁知没有及时将石莲放入嘴里,竟把自己的手指咬破,血出来了还不自觉。
王安石有时对于他的作品很自信。有一次,王安石将近作送给苏轼看,苏轼溢美道:你看,“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多好的句法啊。自屈原和宋玉以后,我再也没有看到过啊。王安石非常自得,高兴地说道:不是子瞻见谀,某自负亦如此啊。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时,有老友刘贡甫来访,恰好王安石吃饭,不在书房。刘贡甫看到书案上有一篇未写完的文章,一目十行,默记于心。王安石饭毕见刘问道:近为文否?刘答曰:近作《兵论》一篇,草创未就。王安石问所论大概,刘以见草稿内容以对。王安石默然良久,悄悄地将书案上的草稿撕毁。王安石平时议论或写作,必欲出乎意外,认为和人相同,即是流俗。
王安石作为官僚,不事谄媚,也不为谄媚所惑,难能可贵。仁宗朝时,皇上设赏花钓鱼宴,命内侍各以金盘盛钓饵置几案上。王安石到后,将金盘钓饵一食而尽。第二天仁宗对人说:王安石诈人也。误食钓饵,吃一颗也就罢了。谁知他全吃了,不近人情。从此仁宗一直不喜欢王安石。王安石也不喜欢仁宗,还在自著的《日录》中很是厌薄了仁宗一顿。
当时有一个叫程师孟的,逐臭闻香,佞谀恶心。他曾经请求王安石给他写墓志。程师孟说:师孟有幸与公同时,愿公为墓志,以传不朽。王安石问:先正何官?师孟答道:师孟恐不能伺候您左右,想预先求得您写的墓志,我*后再刻之于石。王安石虽笑不许,内心却十分可怜此人。
当时武岗县令郭祥正专以王安石马首是瞻,凡是和王安石意见不一致的人,即使是大吏,郭祥正也一样奏黜。有一天神宗问王安石道:你认识郭祥正吗?这个人好象有才可用。王安石对答道:我过去在江东好象认识这个人。其为人才近纵横,言近阖排,但是他的品行很差,不能任用。后来郭祥正知道王安石在皇上面前对他的评语,也就致仕回家了。
王安石性格简率,不修边幅,不善修饰,衣服有时脏破,也不知道浆洗缝补,一年四季难得洗浴,是个有名的邋遢鬼。平时做事马里马虎,不得要领。对于日常饮食毫不讲究,不是一个精细之人。
熙宁朝时,王安石和王禹玉有一天侍朝。忽然有一虱从王安石的衣领跑出,且爬到了胡须上。神宗看见了大笑。退朝后,王禹玉指以告知,王安石急命侍从去之。王禹玉嬉笑说:不可轻去。我献一言以颂:屡游相须,曾经御览。王安石为之解颐。
王安石有一个好友曾子先因母丧路过金陵,闻知前往吊唁。王安石已经登舟,才发现腰间系着一条红丝带。正巧有一个虞侯站在一边,王安石看了一看,伸手解下互换。吊唁出来,又换了回来。
有人说,王安石喜欢吃獐脯。王夫人闻而生疑,暗想:相公平日饮食从未挑食,这么有吃獐脯的嗜好哪?王夫人问左右执事道:你们如何知晓相公有此嗜好?答曰:有次吃饭时,其它菜品都没动,但是獐脯独尽,是以知之。再问:饭桌上獐脯放在什么位置?再答:在近匕箸处。王夫人说: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第二天,王安石饭毕,他物殆尽,而獐脯犹在。
好执偏见,不通物情,在政坛上树敌颇多,这是王安石政治上的硬伤。
王安石初参政事的时候,下视庙堂如无人。有一天,在大堂上,群僚议论新法,非常激烈。王安石生气了,两眼怒视众人,说道:你们只是不读书啊。在场的有同知政事赵清献说:你的话错了。皋、夔、稷、契之时,有什么书可以读哪?王安石听了,如梗在喉,说不出话来。
王安石待人有时也较为刻薄。对于不喜欢的人,他就给人起个绰号。同朝的滕元发,王安石给他起了个滕屠户。还有一个叫郑毅夫的,王安石起的绰号是郑酤酒。
对于王安石的缺点,最早看的清楚的人是吕献可。那时王安石也是刚参政事,翰林大学士司马光将要给皇上讲课,在路途上和吕献可相遇。司马光悄声问到:今天见皇上有什么事?吕举手答道:我袖里有弹文,准备参劾王安石。司马光颚然:朝廷上下都感到喜于得人,你这么还要参他。吕正色答道:安石好执邪见,不通物情,轻信难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他如是侍从还可相容,把他放在宰相的位置,天下必受其祸。王安石新政施行的时候,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不断。在相国寺的粉墙,有人题诗:终岁荒芜湖浦焦,贫女戴笠落枳条。阿侬去家京洛遥,惊心寇盗来攻剽。当时没人知道这首诗的含义。等到王安石罢相,苏轼被召回,诸公在相国寺宴请苏轼,苏轼解释道:终岁,十二月也,十二月为青字;荒芜田,有草也,草田为苗字;湖浦焦,水去也,水旁去为法字;女戴笠为安字;枳落木条剩石字;阿侬是吴言,吴言为误字;去家京洛为国;寇盗为民贼。全诗含义是:青苗法安石误国民贼也。这首诗表意暗含,不过骂人倒也直接。
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被罢相镇金陵。在这一年,江左发生蝗灾。有人在金陵赏心亭题诗一首:青苗免役两妨农,天下嗷嗷怨相公。惟有蝗虫感恩德,又随钧旆过江东。这首诗字面比较平淡,但把王安石比做蝗虫,骂人未免太损。不巧得是王安石正好又在赏心亭请客,看到题诗黯然神伤,心里十分难过。
实际上,没有拥有绝对的权利,却想在*搞改革,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王安石明白这个道理,却又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连落汤鸡都没作成,变成了一只让人唾骂的蝗虫。
到了晚年,王安石居住在金陵钟山谢公墩。他养一头驴,每当出门就骑它。钟情山水,纵步山间,倦则卧,晚则归。有好友王巩来访,正好王安石已经出门了,问下人他去什么地方了?下人说:如果牵驴的在驴的前面,听牵驴的;要是驴在牵驴的前面,听驴的;有时,王安石想停就招呼牵驴的停下,或坐松石下,或憩于田野耕凿之家。
王安石出行,都带有书籍,乘而咏之,或憩而咏之。
每次出门,王安石命牵驴的下人囊中装十几张面饼。王安石食罢,就递给牵驴的吃。牵驴的吃剩下的,就喂那头驴。
王安石在晚年闲居的时候,曾经作过一首题名《北山》的诗: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阑兴尽了,有了倦意了,内心那股舒缓悠闲从容的情态流露出来了。
再后来,王安石*了。那年他六十五岁。
暮年江关,风雨萧萧。明月依旧,山河依然,一任滚滚长江浩浩东去,不再复回……(文/泛凫)
本文链接:http://www.cyqvip.com/html/879662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