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风路径?福州天气预报最新台风
福建台风叫什么名字
福建台风叫杜苏芮。
超强台风杜苏芮是202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5个被命名的风暴。“杜苏芮”一名由韩国提供,意为一种猛禽,鹰,用以更替因发音近似阿拉伯语“先知”而遭到撤换的“彩蝶”,本次为“杜苏芮”一名第三次使用。
台风“杜苏芮”于2023年7月21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于7月23日上午被中央气象台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同日下午升格为台风。7月28日上午9时55分前后以强台风级(15级,50米/秒,945百帕)在福建省晋江市沿海登陆,成为有完整记录以来登陆福建第二强的台风;最终于7月29日早晨在安徽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于当日11时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台风特点:
1、7月21日上午,第5号台风“杜苏芮”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并于24日晚上加强为超强台风级。*气象局25日9时启动台风三级应急响应。中央气象台25日18时升级发布台风橙色预警。根据预报,台风“杜苏芮”将于26日夜间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并将于28日早晨到上午登陆福建中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
2、从7月24日早晨到夜间,台风“杜苏芮”经历了从台风级加强为超强台风级的过程。造成台风“杜苏芮”强度偏强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台风所经过的洋面海温较高,达到28℃至30℃,且海面较为宽阔,为台风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
其次,“杜苏芮”高层南北侧的辐散比较强,这为台风的进一步增强带来动力条件。此外,台风“杜苏芮”于21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相较于南海台风,这类台风距离*大陆有一定距离,因而有充足的时间来发展增强,这也是其强度偏强的原因之一。
3、“杜苏芮”的确与2016年台风“莫兰蒂”在路径上有相似之处。不过,“莫兰蒂”从巴士海峡穿过,基本没有被菲律宾及**岛削弱,因此其登陆时保持了较强的强度,且正面影响了厦门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而“杜苏芮”的路径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台风“莫兰蒂”巅峰时期的中心附近最大风速曾达75米/秒,与它相比,“杜苏芮”的强度要相对要弱一些。
福建台风什么时候来
福建台风主要集中在5月—10月。
通常1—4月*无台风登陆,5—6月*杭州湾以南沿海均有受台风影响的可能,出现最多的路径在北纬10°—15°之间西移,再经琉球群岛附近海面转向日本;另一条则西移进入南海北部。7—8月*沿海均有受台风影响的可能,主要在北纬15°—25°之间西移影响*。
9—10月*受台风影响的地区,主要在长江口以南。出现最多的路径在北纬15°—20°之间西移,以后转向东北影响日本;另一条路径断续西移进入南海影响越南和广东省。9月份时,介于这两条路径之间的,还有一条影响*和福建两省的路径。
台风来临前兆:
1、海、陆风不明显
平时日间风自海上吹向陆地,夜间自陆地吹向海上,称为海风与陆风,但在台风来临前数日,此现象便不明显。
2、高云出现
在台风最外缘是卷云,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甚高之云,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之卷层云,此时即显示可能有一台风正渐渐接近。
3、能见度良好
台风来临前两三天,能见度转好,远处山树皆能清晰可见。
4、骤雨忽停忽落
与当高云出现后,云层渐密渐低,有时候下大雨,有时又没有雨,意味着台风将*近。
5、雷雨停止
原本该有雷雨的时候却突然没有了,说明台风要来了。
6、风向转变
例如*夏季常吹西南风,也较和缓,当转变为东北风时,即表示台风已渐接近,并已开始受到台风边缘的影响,此后风速并将逐渐增强。
福建省近几年发生了哪些台风
福建省台风:
2008年
浣熊(Neoguri) 2008年4月15日14时生成。福建省气象台十八日早上对外发布了沿海大风警报和*海峡大风警报。福建沿海主要受其外围影响。
风神(Fengshen)2008年6月19日08时生成。6月23日,福建省气象台发布福建省南部沿海强热带风暴警报。24日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福建省南部沿海强热带风暴警报。福建沿海主要受其外围影响。
海鸥(Kalmaegi)2008年7月15日08时生成。福建省气象台7月17日17时10分发布台风*预警信号--福建省中北部沿海强热带风暴紧急警报。强热带风暴“海鸥”于18日18时10分在福建霞浦*春镇登陆,中心气压988百帕,近中心风力最大风力10级,风速25米/秒。
凤凰(Fung-wong)2008年7月25日14时生成。26日11时39分,福建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7日9时福建省气象台紧急发布台风*预警信号。7月28日22时在福清市东瀚镇登陆。
北冕(Kammuri)2008年8月5日02时生成。福建省气象台2008年8月5日上午发布了沿海大风警报和*海峡大风警报。福建沿海主要受其外围影响。
鹦鹉(Nuri)2008年8月18日08时生成。福建8月20日上午10时许开始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拉响南部沿海台风警报。福建沿海主要受其外围影响。
森拉克(Sinlaku)2008年9月9日02时生成。福建省气象台14日9时13分将台风*预警信号升级为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同时福建省气象台继续对外发布——福建省北部中部沿海强台风警报。森拉克未在福建沿海登陆,但对福建沿海造成严重影响。
黑格比(Hagupit)2008年9月19日20时生成。福建省气象台于2008年09月22日17时46分发布台风*预警信号和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强台风警报。福建沿海主要受其外围影响。
蔷薇(Jangmi)2008年9月24日20时生成。福建省气象台28日发布台风橙色警报以及福建省沿海超强台风警报,29日6时19分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和福建省沿海超强台风警报和*海峡超强台风警报。蔷薇未在福建沿海登陆,但对福建沿海造成严重影响。
海高斯(Higos):2008年9月30日08时生成。福建受冷空气和海高斯减弱后残留的低压系统共同影响,福建省出现大范围的大雨到暴雨天气。
2007年
帕布(PABUK):2007年8月5日生成。8月7日9时26分,福建省气象台发布2007年首次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但后来路径改变,对福建沿海影响不大。
蝴蝶(WUTIP):2007年8月8日生成,9日在*西海岸外减弱,对福建影响不大。
圣帕:2007年8月12日生成。强度达到超强台风(中心气压91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7级以上,风速每秒65米,台风7级风圈半径400公里,台风10级风圈半径180公里)。福建气象台发出超强台风紧急警报。台风对福建沿海造成严重影响。
韦帕:2007年9月16日生成。强度达到超强台风。9月18日福建省发布北部沿海超强台风紧急警报。台风在浙江苍南登陆对福建中北部造成较大影响。
罗莎:2007年10月2日生成。强度达到超强台风。福建省气象台10月6日18时27分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福建省中北部沿海地区强台风紧急警报。罗莎对福建省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2006年
珍珠:2006年5月9日生成。强度达到强台风。5月16日17时,福建省气象局连续发布3份台风消息、4份中南部沿海强台风警报,5月14日下午4时发布了绿色台风预警信号。珍珠对福建沿海带来了强降水,造成一定影响。
碧利斯:2006年7月9日生成。强度达到强热带风暴。13日16时25分,福建省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并发出福建省沿海地区强热带风暴紧急警报。碧利斯带来强降水使得*南方各省受灾严重。
格美:2006年7月19日生成。强度达到台风。福建省气象部门已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和福建省沿海台风警报。台风对福建沿海造成较严重影响。
桑美:2006年8月5日生产。强度达到超强台风。福建省发出沿海台风警报,并发布了*台风预警信号。桑美对福建宁德地区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2005年:
海棠:2005年7月13日生成,达到超强台风。在7月18日早上,台风海棠先于*花莲县近海打转一圈,将近打转了7个小时,随后在宜兰县东澳湾附近登陆。此风暴花了一天时间穿越*,于*本岛及山区造成水浸和山泥倾泻等破坏,并导致四人*亡。它减弱为热带风暴后进入*海峡,并重*强至台风,趋向福建。海棠于7月19日在福建沿海再次登陆。
泰利:2005年8月27日生成。强度达到超强台风。福建省气象台于9月1日6时20分挂出台风黑色信号,是最高级的台风信号。泰利在8月31日17时于*花莲县立雾溪口登陆,于9月1日14时30分在福建莆田平海镇登陆。
龙王:2005年9月26日生成。强度达到超强台风。台风10月2日在*花莲县丰滨乡海岸登陆,2日21时35分在福建晋江围头登陆。
2004年
艾利:2004年8月20日生成。强度达到台风。8月24日,艾利转向西移动,25日掠过*北部沿岸。8月25日,艾利穿越*海峡,于厦门附近登陆。随后,艾利转向西南移动,穿越福建沿岸地区。26日清晨艾利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随后进一步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并转向西推进,直趋广东。8月27日,它在广东中部减弱成一个低压区。
2003年:
莫拉克:强度达到强热带风暴。2003年8月3日晚间9时50分自大武附近登陆,2003年8月4日19时30分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登陆。
2002年
森拉克:2002年9月7日在闽浙沿海交界处登陆,强度达到台风。
2001年
飞燕:2001年6月23日晚上在福建福州登陆,强度达到台风,造成的伤亡不可计数。
桃芝:强度达到强台风。2001年7月29日,台风桃芝在*花莲县秀姑峦溪口登陆,并持续西行;31日早晨在福州市连江县浦江登陆。
2000年
碧利斯:2000年8月19日生成。强度强,达到超强台风。碧利斯于8月22日22时30分于*台东县成功镇登陆,大约5小时后在云林县附近进入*海峡。碧利斯并没有受*中央山脉的严重破坏,出海时仍达四级台风强度。8月23日12时左右,碧利斯于福建省厦门市附近作第二次登陆。随后,碧利斯继续向内陆推进并迅速减弱,翌日减弱为一低压区。
本文链接:http://www.cyqvip.com/html/879656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