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技巧

我天赋全加了力量,我的天赋是复活

别浪费你的天赋

这个标题来自罗伯特·德·尼罗自导的电影《布朗克斯的故事》,电影讲述了1960年代,纽约意大利人集结的布朗克斯区。

黑手*老大辛尼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帮会人物。在一宗凶杀案现场,九岁的男孩安奴,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目睹了这一切。

为了街区的名誉,安奴拒绝供出凶手就是辛尼,此事促使他俩展开一段俨如父子般的忘年友情。

安奴的父亲罗兰逊(罗伯特·德尼罗饰演)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公交车司机,收入不高,过着简单的生活。他对儿子与辛尼之间的往来是反对的,他担心儿子误入歧途。

八年后,十七岁的安奴已经成长为一名英俊少年。辛尼的势力正在逐渐扩大,安奴对辛尼愈发崇拜,对黑帮生活也更加向往。诚实正直的罗兰逊对儿子的忧虑越来越重。

这是整个故事的主线,展现的内容是在主线推进的过程中,儿子安奴在两个不同“父亲”教导中的成长。这些教导中,尤其是父亲罗兰逊一直在告诉他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

安奴从小就听父亲讲这句话,但他并不理解,这也像看电影的人,在电影没有把故事全部讲完前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很多问题不是凭想象可以解决,要在生活中不断总结才能发现。别浪费天赋,但且问如何才能不浪费天赋?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首先会问,我有天赋吗?

关于天赋我们会想到莫扎特。他14岁的时候,在教堂听了一首经文歌的演唱后,就能凭记忆把它全部默写出来,这首歌大概有两分钟,而且有好几个声部。

如果我14岁开始学音乐,跟莫扎特比起来,估计连个音乐白痴都不如。

这完全是天生的吗?不完全是。因为莫扎特在6岁的时候,已经完成了3500小时的练习,而且是在他父亲的指导下。

这说明什么?说明天赋并不是没有努力而表现出的结果,也就是说天赋不等于能力,它只是一种潜力,如果你想把这种潜力发挥出来是需要更多东西的。

由此回想电影《布朗克斯的故事》中父亲对儿子说,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儿子会困惑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父亲想说的是你有,但需要自己找到并发挥出来。

所以,每个人都有天赋的潜力,但为什么我并没有表现的非常出众呢?

答案是意愿,也就是我们是否愿意去做。很多人会疑惑,我当然愿意去做,因为我非常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啊?

但那只是想,它代表的只是意愿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如果把意愿也看做一种天赋,那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性格,一个是动机,还有就是价值观。

这三种综合起来,才能组成意愿,也就是电影中父亲说的愿意。

但这句话对电影中安奴来讲,可能只是我想不想的问题,但对于父亲来讲,他可能还想说更多。

回顾整部电影,安奴每次与父亲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的矛盾点多半是辛尼有钱被人尊重,父亲没钱,又无名,儿子在怀疑父亲的意义和价值,但父亲告诉他,能够坚持20年在一件事情上,能够不被金钱诱惑而迷失自己是需要勇气的,在父亲看来这就是他的天赋,因为这是他愿意做的事情。

这种愿意是基于性格、动机还有价值观。

在价值观方面,两个“父亲”给安奴传递的内容并不相同,一个是跟辛尼混的人都爱辛尼,经常坐父亲公交的人也爱父亲,但这两种爱是不同的,一种是基于怕,一种是基于感恩。

所以,说到这里,如果要对意愿做一个总结的话,那就是基于自己的性格,找到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并能坚持去做的事情。

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我们在谈“意愿”时,多半都没有考虑这么多,最后总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而放弃。如果我们的一生总是在这个过程中循环往复,一定很难发现自己的天赋。

基于这个认知,我们能够发现,天赋到成为优秀的人(结果)之间是有一段距离的,这个距离就是意愿的三个核心: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到和喜欢去做。

辛尼了解自己,也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到,并且他很享受被人惧怕的感觉;父亲罗兰逊也了解自己的性格,同时他也知道开好公交车是他能做到的,并且他很享受为别人提供这样的服务。

我们没有表现的那么优秀,多半是因为我们挥霍了自己的天赋。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五点:

一.天赋是否用对地方

电影中,黑手*大哥辛尼和公交车司机是将天赋发挥出来,并获得结果的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两个人物都是优秀的。而这种优秀是基于他们将天赋用对了地方。

假如换一下,辛尼去开公车,父亲罗兰逊去做黑手*老大,他们最终的结果会是失败的,因为以辛尼的性格和价值观,他无法忍受公交车司机的平淡人生;罗兰逊也无法接受被人惧怕而带来的优越感。

二.正确发挥天赋的方法

开好公车的方法是努力开好每天的车,勤勤恳恳,认真服务好每一位乘客。做好黑手*老大,电影中辛尼讲过,我需要每天出现在这里,这样大家都能看到我,大家才会觉得心里踏实,心里踏实了就会有勇气,有勇气别人就不敢来欺负你。

这里还要提一个概念就是“刻意练习”。有一个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很多人会过分关注“一万小时”,而忽略了刻意。实际上如果只是把时间做到了,没有刻意,是不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也不可能获得结果。

辛尼每天站那不是为了站够一万个小时,而是刻意要做的事情。

三.要有热情

热情并非是爱好,辛尼每天站在街头,并非他有这个爱好,而是来自他的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

自主感就是自我对于事情的掌控程度,这就像对待工作,有的人是为了完成老板交代的事情,而有的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胜任感就是自己是否可以做好,之前听知名产品经理梁宁谈产品课时,她说现在有很多创业者过的很痛苦,为什么?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是他们很难胜任的事情,他们需要花费极大的力量才能做到一般的效果,这样无疑是对他们创业热情的极大消耗。

归属感主要来源于环境和周边的人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指个人感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这种感觉会促使我们对工作有热情,有责任感。

就辛尼来讲,做黑手*老大是他自己选择的,但重要的是这种选择是他可以掌控的,而不是任由别人摆布。而且这件事情他做起来游刃有余,同时也被别人认可,他自己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就如他说的,他每天站在这里就能让别人觉得安全,这是一种责任,也是热情来源一部分。

四.找自己,做自己

安奴的伙伴是一群街头的小混混,他们总是带着安奴去做坏事,安奴并不想去,但碍于面子,怕被说成是软蛋,就硬着头皮跟着一起去。

电影中他们一群人要去烧黑人的店铺,他坐在车中有这样一段旁白:

安奴在被所谓的“义气”、“勇气”裹挟,他没办法根据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选择,如果他可以,那他应该告诉别人,我怕,*退出。

试想一下,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去模仿别人,会去根据别人的要求做自己,但那真的是你自己吗?如果不是,你做出来的结果也就不是你想要的结果。这是个悲剧,但很多人都难逃这种悲剧的命运。

电影中的安奴是幸运的,因为他在去的路上被辛尼截了下来,其他四个小伙伴去了,最后这四个小伙伴都被烧*了。

五.扼杀天赋的环境

很多人都有去*机构办事的经历,你会发现很多办事人员总是给你一种冷冰冰、负能量爆棚的感觉,为什么?是天生就那样吗?

我相信对于这类岗位,在招聘的时候,一定会有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的要求,那为什么我们还是会遇到呢?原因就是环境的影响。

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态度,他们会在不自觉中被同化;再加上每天做同样事情,人的能量和激情很容易被消耗。

内容单一且每天重复的工作,会导致主动思考能力的下降;流程非常规范和标准的工作,会导致挑战和克服困难精神的丧失;每天跟机器打交道的工作,会导致你社交能力的减弱……

这些都是环境对于天赋的影响。

说到这里,我们来对罗伯特·德·尼罗的电影《布朗克斯的故事》,以及他对儿子常讲的“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做个总结。

电影的结局是辛尼被仇家杀*,安奴回到的自己原本普通的家庭中,远离了黑手*,这个结局让我想起了安奴问辛尼的问题:如果在被爱和被怕之间选择,你希望别人怕你还是爱你?

辛尼的答案是,如果非选一个,我选怕我。

而父亲始终告诫儿子,辛尼并不值得你崇拜,因为那种崇拜是基于怕,而不是爱。

辛尼的*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辛尼是错的。但在辛尼的灵堂中,父亲对辛尼说:我从没恨过你。

这是一种和解。但如果从本篇的主题来讲,辛尼和父亲罗兰逊其实是同样的人,都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但也可能都是被浪费的天才。

学习上,是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

天赋固然重要,但是呢你有天赋不努力也是白费的。这天赋也是你从小积累的,如果你从小学习非常认真这就算是你的一种天赋,这是你养出来的天赋。到你你长大了才醒悟从小没有学习的积累,而是你只有应付了那时候的学习考试也是能有个中上等的水平,到高中的时候如果想跟那些从小就有着上等水平的学生时你有点吃力所以天赋只是养出来的,不是生下来就有这种技能的,谁也不可能一生下来就啥都会的都得一个一个的学习才知道怎么做的,在高中时期你得拼命的学习才能有个不错的成绩的。

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我个人认为天赋比努力更重要。

何为天赋?天赋就是一个人天生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让一个人在同一个领域中在同一个起点的情况下,能够比别人更快速的成长,这个成长的速度不是靠努力就能追上的,哪怕你昼夜不息的努力追赶也未必能跟上天赋之人的脚步。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我举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高中一同学A他在数学领域就是典型的有天赋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不做的,也从来不复习关于数学的任何知识,每次数学考试的时候,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别人两个小时都不够用,他仅仅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做完了,然后趴在桌子上睡觉,每次都是他睡醒一觉了,同考场的人还在奋笔疾书中。这样的人你会以为他是妥妥的学渣,但他牢牢占据年级数学第一名的宝座,我就从未见过他拿过第二名。

说完有天赋的人那就再说说努力的人-我的另外一名同学B,这个同学B就是特别勤奋的一个人,他能勤奋到什么程度呢?课间休息的时间在学数学,上厕所的时候在背数学公式,吃饭的时候在看典型例题,就连别人睡觉的时候,他还偷偷躲在被子了打着手电筒偷偷做数学题。这么勤奋的一个人你能想到他的数学成绩会是班级倒数第一么?毫不夸张的说我就没见过他的数学成绩有超过六十分的,如此努力学习的人偏偏比不过一个不认真听课,不做习题的人,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爱迪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天才往往是需要99%的汗水和1%的灵感”,看到这句话很多人会以为努力比天赋更重要,不然爱迪生不会这么说,但是爱迪生说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的,那就是“而那1%的灵感往往比99%的汗水更重要。”天赋就是那1%的灵感,努力才是百分之百的汗水,同学A就是靠着1%的灵感在数学这一学科中混的风生水起,而同学B付出了99%的汗水却换不来和同学A一样的成绩,甚至还落后于很多人之后。

本文链接:http://www.cyqvip.com/html/879653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