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服务技巧

德州房屋出租 德州学院附近租房

德州房屋出租 德州学院附近租房

德州学院附近租房

学弟或学妹你好,看到你题的这条问题让我想到了我的大四,小小感慨一下,呵呵。租房子的方法很多,我给你说几条吧:

租房子前,你要先把学校附近的小区摸清楚,这个谷歌地图、百度地图都能帮到你,把这些小区的位置摸清,这样心里就有点底了。

然后,就是获取房屋信息了。我个人的经验是:最及时有效的方法就是去网上发信息!58同城,赶集网,德州信息港都是首先网站。见效很快,呵呵,同时里面有很多出租信息供你选择,非常方便。

接下来我就说几个咱们学校学生常去租房子的小区概况吧。

第一,学府家园。里面就有不少房子,你可以到里面看看有没有贴出租信息的,一般一进大门在右手边就有一个小区公告栏,以前总是有很多出租信息。你也可以写好到里面贴求租信息(里面保安不让随便乱贴,这个只要他看不到,嘿嘿,你懂得)。学府家园里面的新房子价格相对较高,在300-450/室左右,小区前排旧楼价格相对便宜大概200-300/室。取暖费一般来说可以不交的,但是还要来看房东的意思。

第二,萧何庄还有肖月安居小区。萧何庄的房子一般都很干净整洁,好运气的话,可以租到性价比很高的房子,萧何庄的租金基本与学府家园持平或略高一些。冬天取暖问题一般比较好商量。萧何庄、肖月小区的租房信息在刚进萧何庄大门的东西两边的布告栏里面都有张贴,里面信息往往很多,看到差不多的一定立刻打电话,不然很快就会让别人租下来。

第三,除了萧何庄,中心血站附近也有好几个小区,比如长河小区等,那里的房子相对旧一些,租金普遍便宜。大学路银座附近倒是也有房子,但是不建议你去,因为离着学校相对较远,不是很方便。

最后,说点房屋中介的问题,我觉得,实在找不到房子再去找中介吧,咱们是学生,钱本身就不宽裕,中介帮你找房会收取等同你租金大约30%(我记得是这个数)的中介费。

祝你早日找到理想中的房子,也希望你在公务员考试里取得优异成绩!

德州租房,急急急

德州学院附近有:

萧何小区:房屋出租价格在300~400之间

德州学院宿舍:300~500元之间

学院对过的平房就好便宜了,100元一间,150元两间

那里的中介可以的,收60元的中介费,看房30元,谈成在交30元

你还可以在鲁北热线上看看:*dzcnc*,点击“房产”栏目,那里也有好多的房屋出租信息

德州德城区的范围有多大啊

划分了三个区,德城区、河西商贸开发区、河东经济开发区。

德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冀鲁两省交界处,距省会济南120公里,地跨北纬37°19'—37°34'、东经116°13'—116°25'之间,是德州*、市*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现辖两镇,四个街道办事处,131个行政村,37个社区,总面积231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9万。

人口出生率9.5‰,*亡率为2.8‰,自然增长率为6.7‰。现有回、满、蒙、壮等少数民族成分28个、9661人,占总人口的2.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14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42平方公里;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普遍改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116.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5%,人均GDP达到3089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8元,增长19.9%。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3亿元,增长2.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8%,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72亿元,增长16.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3%,拉动GDP增长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69亿元,增长1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9%,拉动GDP增长6.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54.6:42.6。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26.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2亿元,增长27.7%。财政支出5.48亿元,增长26.1%。国税收入4.97亿元,地税收入5.7亿元,分别增长28.4%和171.0%。全区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达9.14%;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3.19%。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农业产值3.36亿元,增长11.7%;林业产值0.07亿元,下降3.9%;畜牧业产值2.31亿元,增长27.5%;渔业产值0.09亿元,增长3.15%;农业服务业产值0.67亿元,增长6.1%。

主要农产品产量

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

粮食吨 95491 4.37

其中:夏粮吨 48662- 12.95

秋粮吨 46629 6.64

棉花吨 2543 8.81

蔬菜吨 127355-0.63

瓜类吨 21000–

水果吨 17433 0.11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区植树造林面积59公顷,植树30万株,幼林抚育177公顷,当年育苗37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664公顷,增长1.3%;森林覆盖率达到34%。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肉类总产量18828吨,增长21.7%,其中,猪肉5798吨,增长0.4%。禽蛋总产量9934吨,增长27.7%。牛羊奶产量8658吨,下降0.1%。猪年末存栏4.21万头,全年出栏7.74万头;羊年末存栏1.83万只,全年出栏1.83万只;大牲畜年末存栏1.69万头,其中奶牛0.41万头;家禽年末存栏269.32万只,全年出栏955万只。

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区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307.33公顷,增长2.2%;淡水渔类产量1465吨,增长4.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升。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13.14万千瓦,增长1.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4万千

瓦。农用拖拉机2853台,联合收割机97台。农村用电量2237万千瓦时,增长7.0%;全年化肥施用(实物量)3.16万吨,塑料薄膜使用量377吨,地膜覆盖面积375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9112公顷。全年配套机电井达到1503眼,增长7.4%;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11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千公顷,增长71%,旱涝保收面积达到8.1千公顷,增长25%。

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区无公害蔬菜发展到4.2万亩,建成万头猪场2处,数字化养鸡大棚15栋;新型能源推广走在全市前列,建成秸秆气化站6个;“安全水”改造水利实施,完成3处除氟供水站建设;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网入村率分别达到98%、97%和40%;全区12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村村通电话,自来水受益村106个。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22.16亿元,增长24.6%,实现工业增加值58.74亿元,增长17.5%,占GDP的比重为5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核算工业企业,下同)已发展到17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2家,资产合计达到119.84亿元,增长16.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48亿元,增长27.2%,实现工业增加值57.88亿元,增长26.9%,目前工业仍然是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97亿元,增长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工业用电量21.26亿千瓦时,增长18.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11.27亿千瓦时,增长3.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

小麦粉万吨 11.64-38.1

液体乳吨 7247 32.6

摩托车辆 13395 13.5

服装万件 360.68 26.6

梭织服装万件 191.48 4.9

针织服装万件 169.2 65.3

棉布万米 1873

纱吨 17943-4.6

啤酒千升 34787

不锈钢制品吨 18–

升降移动机械台 122-23.3

机制纸及纸板万吨 10.7 17.2

水泥电杆吨 1396–

砖万块 7503-4.1

电子元件万只 8.01–

锁万把 1265–

轴承万套 2206

电线公里 7116

发电量万千瓦时 6180–

石墨及炭素制品吨 59998 39.2

太阳能热水器万台 35.56 39.3

工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03.26亿元,增长28.8%,产销率为99.4%,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6.19亿元,增长31.9%。实现利税23.68亿元,利润12.3亿元,分别增长35.1%和31.2%。亏损面为2.86%,亏损企业亏损额1609万元,增长32.72%。产成品存货12.13亿元,增长54.86%。应收帐款净额8.01亿元,下降2.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2.31%,比上年提高31.2个百分点。在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20.47%,比上年提高1.97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40.73%,比上年提高40.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6.59%,下降5.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14%,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55次,比上年减慢0.49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3.18万元/人,增长20.9%。工业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业推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全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32家;实现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有73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3.12亿元,增长28.4%。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38.24亿元,增长29%;农村投资4.89亿元,增长15%。投资结构继续改善。第一产业投资1.51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0.3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9.5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21.31亿元,三次产业投资额的比重由上年0.1:51.3:48.6调整为3.5:47.1:49.4。建设资金充足,到位资金49.77亿元,增长28.1%;其中,自筹资金增长17.6%,占到位资金的71.8%。

建筑业生产效益持续提高。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98亿元,增长9.7%。全区具有资质以上等级的建筑企业4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73亿元,实现利润6008万元,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8元/人。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定增长。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土地面积42.38万平方米,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09.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4.2万平方米。施工合格率继续保持100%的良好水平。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31亿元,其中,商品住宅投资7.17亿元,商品房销售11.97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7.86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38.9万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区交通运输业完成公路货运量 1464万吨,增长17%,货运周转量168500万吨公里,增长21%;公路客运量3033万人,增长23%,客运周转量99827万人公里,增长15%;其中:出租车完成客运量2071万人,增长26%,客运周转量11835万人公里,增长81%。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繁荣活跃。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商品购销两旺,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9亿元,增长17.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26.41亿元,增长16.4%,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2.5%;个体经济零售额27.56亿元,增长17.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4.3%;私营经济类型的零售额6.61亿元,增长18.8%,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6%;其他经济类型零售额1.62亿元,增长6.1%,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4.4亿元,增长17.8%;餐饮业零售额5.92亿元,增长18.9%;其他行业零售额1.87亿元,增长8.1%。全区各类市场发展到79处,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市场14处,全区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66.8亿元,增长25.4%。

七、对外经贸

外经贸实现平稳增长。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4847万美元,增长29.8%,其中:进口1655万美元,增长27.2%;出口13192万美元,增长30.1%,其中工贸企业出口10082万美元,增长324.2%。实际利用外资1220万美元,增长116.0%。

八、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全区继续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全民创业与骨干培植并举,克代尔、格瑞德、华源生态等骨干企业快速膨胀,成为全区重要的财源支柱,企业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区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全区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达到6.44万户、20万人、45.05亿元,分别增长9%、19%和16.6%;民营经济营业收入345.03亿元,增长22.7%;上缴税金4.84亿元,增长45.5%,占税收总额的45.4%。

九、科技、教育、卫生、文体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区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项,获奖4项,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居全市首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5家。

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全区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消除D级危房,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居全市前列,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全区拥有普通中等学校10处,在校生11380人,专任教师924人;职业中学2处,在校生2776人,专任教师143人;小学38处,在校生29906人,专任教师1400人。全区普及教育工作继续全面深入开展,初等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小学、中学入学率毕业率均达到100%。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继续加强了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市立医院病房楼投入使用,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公共卫生突发*应急救援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全面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3家,其中:医院2家,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各1家,拥有医疗床位67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435人,其中医生1037人。城乡居民医疗保健能力进一步增强。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区进一步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社区文化体育中心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节,群众文体活动日趋活跃,进一步繁荣活跃了城乡群众文体活动。在全市三运会上,我区在比赛*获得251枚金牌、64枚银牌、46枚铜牌,金牌和奖牌总数居全市首位。

十、市场物价

价格总水平明显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3%,消费品价格上涨5.1%。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别中,食品类上涨12.9%、衣着类上涨2.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下降2.1%、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下降4.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0%、居住类上涨7.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3%。

十一、人民生活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工资水平大幅提高。全区在岗职工16317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35亿元,增长2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398元,比上年人均增加2600元,增长22%。大力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城镇就业5346人,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3.5%。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13565名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为4216户特困对象发放取暖补助126.48万元。五保供养工作顺利进行。全区共有五保对象227人,其中集中供养180人,供养支出36万元。有力保障了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的正常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2元,增长20.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588元,增长18.8%。其中,食品支出2737元,增长19.1%;衣着支出1172元,增长24.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589元,增长42.8%;交通和通讯支出1053元,增长16.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481元,增长10.6%;居住支出736元,增长10.2%;医疗保健支出482元,增长10.7%;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338元,增长45.2%。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72平方米。

农村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47元,比上年增加708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1元,增长6.04%。其中,食品支出746.53元,增长12.4%;衣着支出149.8元,增长27.3%;居住支出380.8元,下降29.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28.02元,增长93.9%;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355.5元,增长48.7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3.91元,下降59.8%;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08.55元,增长67%;其他商品和服务类支出17.14元,下降54%。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2.94平方米。

每百户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名称单位数量

彩电电视机台 106

影碟机台 60

电冰箱及冰柜台 66

洗衣机台 80

电话机部 90

移动电话部 106

空调台 20

照相机架 16

自行车辆 160

摩托车辆 100

十二、人口

2007年,全区辖区年末总人口为37.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2万人,非农业人口31.07万人;在总人口中女性为18.68万人;全年共迁入人口9213人,迁出人口9484人。全年出生人口3594人,人口出生率为9.49‰;*亡人口1054人,人口*亡率为2.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1‰。

呵呵.详细吧多给点分吧?????/

本文链接:http://www.cyqvip.com/html/879645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