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卫生人才网,苍南县人民医院招聘公示
苍南县教育局的内设机构
县教育局设8个职能科室:(一)办公室。综合协调局机关政务;负责重要事项督查督办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县教育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组织拟订地方*育政策和规范性、综合性文件;负责教育系统绩效考核工作;负责局机关文秘、安全保密、机要档案、*信息公开、调研、文史建志、公务接待、后勤管理服务工作;负责综合管理宣传教育、新闻信息工作;综合管理局*门户网站;负责教育系统勤工俭学和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二)人事科。负责中小学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局*委日常事务性工作;负责教育系统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负责制定干部教育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人事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局机关和教育系统学校(单位)的机构*、人事、工资、组织、统战、计划生育等工作;负责局机关和教育系统学校(单位)局管干部的考核、任免、调配和奖惩工作;负责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指导、教师职称评审、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和评优评先工作;负责教育系统涉外教育交流与合作;负责涉外教师政审及出国(境)报批手续的办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和教育系统学校(单位)的退离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负责全县教职工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指导教育人才交流培训服务部工作。(三)计划财务科。督促、检查和指导各镇(乡)贯彻执行有关教育投入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情况;牵头*全县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负责教育经费的筹措,负责教育收费、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教育基本建设工作;对全县教育系统学校(单位)的财产和产权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管理教育系统学校(单位)的国有资产;牵头负责教育对口支援和扶贫工作;负责全县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和教育基建统计工作;负责全县教育系统财会人员、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培训。(四)行政审批科(政策法规科)。负责组织拟订地方*育政策和规范性、综合性文件;指导教育系统法制教育、依法治校、校务公开、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承担有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诉和处理申诉等涉法工作;负责局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报备和清理工作;负责拟订和实施本部门行政审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及审批标准;负责社会力量举办的高中以下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审批、教育招生广告(简章)的审核备案等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受理、审核、许可、审批、服务及相关事项的备案等工作;牵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负责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五)小学教育科。统筹管理全县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负责制定和实施小学教育阶段的发展规划、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措施;负责推进小学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相关工作;指导全县小学的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计划落实;负责全县小学招生和学籍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和落实小学阶段学校办学标准;负责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拟订全县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和检查全县各类学校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工作。(六)中学教育科。统筹管理全县初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负责制定和实施普通中学教育阶段的发展规划、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措施;负责推进普通中学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相关工作;指导全县普通中学的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计划落实;负责全县中学招生和初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和落实普通中学阶段学校办学标准;负责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温州市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和温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初中阶段的办学水平等级等创建指导工作。(七)职业教育与*教育科(民办教育科)。指导和管理全县中等职业教育、*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负责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和*教育发展规划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工作,统筹全县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组织实施年度招生计划;指导中等职业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工作;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负责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教育的技术等级考核;协调全县职工教育、职工岗位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统筹负责终身教育发展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工作。统筹协调和管理民办教育工作;组织拟订和实施全县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制定民办教育有关管理制度;负责民办学校和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综合管理和办学行为的监督指导工作;协调做好民办学校年度检查、表彰奖励等工作;指导县民办教育协会的工作。(八)学生工作科(安全保卫科)。督促、检查和指导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贯彻执行*和*、地方有关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指导全县教育系统开展维护稳定、安全保卫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环境卫生、心理健康、劳动技术、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禁毒和法制等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及家庭教育工作;协同做好中小学班主任、团、队及科技、艺术、体育等队伍培训和管理工作;协调指导涉及稳定安全的突发*、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安全处置工作;负责防台防汛工作和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承担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工作;负责全县校园消防设施设备、校园技防设施设备、校园特种设备检查维护;负责教育护卫队建设、培训和管理。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一中校史
学校概况
苍南县灵溪镇第一中学,简称灵溪一中,位于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是浙江省一所示范初中。学校创办于1985年8月。随着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全县率先走上*化办学之路,2004年3月与2006年7月,经苍南县人民*批复合并灵溪十中、灵溪七中成立灵溪一中渎浦校区、南水头校区,并于2007年10月成立灵溪一中教育*。据2009年统计,学校共辖三个校区,共有95个教学班,5300多名学生,专任教师282人,其中高级职称52人,省、市、县优秀教师及名师培养人选50余人,其中包括省特级教师、省科研型校长、省春蚕奖获得者、市名师·模范班主任、市“551人才”培养人选、市县“三坛”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和学科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等专业技术优秀人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先进,图书阅览室、校园网络、闭路电视系统、多功能广播系统、课件制作中心等一应俱全。所有教室和会议室都配有多媒体展示平台,每个教师办公室和处室都配置了电脑,教育教学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学校拥有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等先进体育设施。校园环境优美精致,富有人文意蕴和书香气息。
历史沿革
1985年,时值改革开放,苍南县农村人口蜂拥进城办厂经商,生源猛增。在*重视下,8月22日苍南县府批文创办灵溪镇中学,址灵溪镇厅基村,招生279人,4个班,借用老干部局两个活动室上课,实行半日制。是年12月9日第一座450m的平房教学楼完工,搬回本校上课。任命王一川为副校长。次年9月第二座1850平米的四层16个教室的教学楼建成,在校生增至774人,13个班。1987年10月,1920 m的综合楼落成,设置了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电化室,初步改善了办学条件。1989年6月东边教学区500m围墙完工。冬,7920平米的大*场平整完毕,西边生活区172平米围墙完工。年底被县委县*命名为“文明学校”。 1990年9月学校易名为“灵溪镇第一中学”,属*办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归灵溪教育组领导管理。是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该施教区普及率为100%。同年建西边生活区宿舍573.3平米。五年总投资142万元,1994年被命名为“灵溪分会辅导中学”。1996年“校标”图象形成,校歌落稿,斯时为全县规模最大并负有盛名的一所初级中学。1996年5月收回10年悬而未决的厅基路,使学校占地达16719平米,新综合楼破土动工,次年8月竣工,建筑面积4472平米。老会议室改建为电教室,师生图书阅览室各1个,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音美室各2个,大小会议室各1个,建造国旗台。1998年5月,新综合楼东面和老教学楼西边各建一个花园,修建江滨路140米围墙,司令台落成,综合楼西面建造葡萄架,“求索”汉白玉雕塑落成,年底获县“A级初级中学办学”标准。1999年厕所改建,安装闭路电视系统,添置多媒体电教设备、理化生、音体美设备,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至2000年,学校占地面积达19422平米,绿化面积达3196.5平米,年底被市教委命名为“温州市示范性学校”。 2001年8月,*任命郑朝峰为校长。是年拆除属D级危房的A幢教学楼一层和B幢的3-4层,临时加盖4个简易教室,2002年10月再拆除危房B幢,临时加盖两幢简易教室。2001至2005年连续五届毕业生参加中考,上温州中学、苍南中学重点线分别为45、89、100、215、258人,毕业生优秀率、合格率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誉满县内外,生源暴增。2001年9月始总投资714万元,新教学楼2003年11月基建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031平米,学校大门改向江滨路,同时更新了学校的现代化设施。至此,学校硬件拥有新综合楼和教学楼、运动场、灯光球场、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音体美活动室、师生阅览室、图书室、档案室、校史陈列室、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广播系统、网管中心、课件制作中心、37个媒体教室、2个电脑房、语音室、大小会议室。学校各项工作成绩突出: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卫生先进学校”、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温州市文明学校;2002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校、*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等荣誉称号;2003年荣获浙江省教科兴校200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称号;2004年被评为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数学家摇篮工程基地学校、浙江省教育创新优秀学校,2005年评为温州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先进集体、教学评价改革试点学校。同年十月通过浙江省示范性初中的评估和温州市文明单位的复查验收,在全县乃至全市起到了示范作用。 2004年学校规模扩大,办学水平提高。是年3月,苍南县*下文与灵溪十中合并,原灵溪十中易名为渎浦校区,学校辖两个校区,总占地55968平米,总建筑面积15130平米,绿化面积14188平米,2005年秋,本部共37个教学班,2191名学生,教职工139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16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超70%,市县名师、教坛新秀25人,市人大代表1人,省优秀教师3人,市劳模1人,教育硕士2人,本科学历138人,占84.2%,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苍南县卫生系统人才引进公告
苍南县卫生系统人才引进公告
为进一步推动苍南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吸引我县医疗卫生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来苍创新创业,经研究,决定面向全国引进37名医学类高层次或紧缺专业中级职称人才到我县工作。现公告如下:
一、引进人才的基本条件
(一)拥护***,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二)正高职称人员,年龄在50周岁以下。副高职称、博士研究生人员,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学位或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士学位,同时具有中级职称的临床医学类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年龄在35周岁以下。
(三)以上引进人才必须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三级以上专科医院工作经历。
(四)具有拟聘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及其他资格条件。
二、招聘职位及专业条件
引进单位具体人数、职位、资格条件等详见《2011年高层次人才需求计划表》。
三、引进人才的待遇
(一)正高职称人才
1、住房政策:由县*提供120平方米左右人才公寓供其居住,在苍南工作服务满10年的,经人事、卫生部门组织考核,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房产无偿转让给个人。因人才公寓在建中,暂时未提供人才公寓的,*给予住房补贴每年3.5万元。
2、安家补助政策:由引进人才单位发给一次性安家补助费30万元。
3、生活津贴:*给予每年1.5万元,在县内累计享受最长期限为3年。
4、家属待遇:配偶原属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要求调入苍南的,给予调入。随迁子女系大中专毕业生的,享受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同等待遇。随迁子女入学享受本县常驻人口同等待遇,可在本县同级别范围内就近入学,凭县人事部门证明,由县教育局会同人才办负责落实。
(二)副高职称、博士研究生人才
1、住房政策:县*提供90平方米左右人才公寓供其居住,在苍南工作服务满10年的,经人事、卫生部门组织考核,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房产无偿转让给个人。因人才公寓在建中,暂时未提供人才公寓的,*给予住房补贴每年3万元。
2、安家补助政策:由引进人才单位发给一次性安家补助费20万元。
3、生活津贴:*给予每年1.2万元,在县内累计享受最长期限为3年。
4、家属待遇:配偶原属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要求调入苍南的,给予调入。随迁子女系大中专毕业生的,享受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同等待遇。随迁子女入学享受本县常驻人口同等待遇,可在本县同级别范围内就近入学,凭县人事部门证明,由县教育局会同人才办负责落实。
(三)临床医学类紧缺专业中级职称人才
享受*住房补贴每年1.5万元,累计享受期限为10年。
四、引进人才程序
1、报名:报名时间截止2011年7月31日。报名方式可采取现场报名和材料邮寄或*方式寄(发)至引进单位。报名时需携带《苍南县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报名登记表》一式两份(报名表可从*cnrsj*下载)、本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职称证书及能证明教研科研成果的相关材料等复印件。现场报名的,需同时提交上述证件原件,材料邮寄或*方式寄(发)的其证件原件可在面试时提交。(现场报名及材料邮寄或*方式寄(发)地点:苍南县卫生局政工科;*:0577-64752419;传真:64709265;联系手机:13868494421;邮编:325800;*:dingzongle@163*)
2、测评考察:卫生部门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初审,报人事部门进行审核汇总,确定测评考察对象,由县人事、卫生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综合测评,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拟引进对象。
3、办理引进手续:经体检、考察合格,报县*同意,引才单位与聘用人员双方签订聘用合同,办理引进手续。首次聘用期为5年。在聘用期内,引进人才不得申请离职,如若必须离职,经县*研究同意后,并按《聘用合同书》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五、招聘纪律
(一)招聘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二)严格招聘纪律。对有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一经查实,解除聘用合同,追回已享受优惠待遇,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公平、公正进行的,视情节轻重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相应的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六、附则
(一)原在本县工作现已调出的人才,若回苍就业,不享受住房优惠政策。
(二)本公告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由县人事局、县卫生局负责解释、监督。
苍南县人民*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附件下载:
苍南县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报名表
苍南县卫生系统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需求计划表
本文链接:http://www.cyqvip.com/html/879614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