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语言文字网,宜宾学院招生代码是多少
宜宾学院录取查询入口,高考录取结果查询网址登录
一、2020年宜宾学院录取查询入口宜宾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是一所环境幽美、底蕴丰厚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发轫于1978年,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组建而成。建校40余年来,荣膺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四川省园林式院校”、“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有A区、B区和临港新校区三个校区,现占地约2800亩。现有图书馆藏书近700万册(含电子图书520多万册),固定资产19.8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94亿元。
2020年宜宾学院录取查询入口为: *zsw.yibinu.edu*/lqcx.htm
二、宜宾学院重点专业名单有哪些
*级综合改革专业(1个):社会工作
省级特色专业(5个):社会工作、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生物工程
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生物工程
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生物工程、物理学、法学、音乐表演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工程
宜宾学院是几本院校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宜宾学院是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有社会工作、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生物工程等专业。
宜宾学院是2001年5月11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8年经*批准建立)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1984年建立)合并组建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据*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占地1266.89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多元,藏书301.15万册(含电子图书153.65万册),拥有固定资产近6亿元。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办有本科专业59个、专科专业37个;有教职工1010人,有正高级职称84人、副高级职称269人,博士92人、硕士442人;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近15000人。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截至2019年4月,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开办有覆盖文、理、工、管、经、法、教、艺、农九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5个,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有教职工1010人。有正高级职称84人、副高级职称269人,博士92人、硕士442人;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8人;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6人,宜宾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5人,宜宾市拔尖人才15人,宜宾市骨干人才3人。另聘有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校外专家教授和双师型教师160余人。
*级综合改革专业(1个):社会工作
省级特色专业(5个):社会工作、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生物工程
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生物工程
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生物工程、物理学、法学、音乐表演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工程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综合人文素质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需求导向工程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宜宾学院代码是什么
10641是宜宾学院的代码,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宜宾学院(Yibin University)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是教育部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入选数据*“百校工程”、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川南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单位。
学院是2001年5月11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8年经*批准建立)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1984年建立)合并组建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据*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3月,宜宾学院设有A区、B区和临港校区三个校区,占地约2800亩,其中临港校区总占地面积1500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藏书1153万册(含电子图书153.65万册)。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4万余人。
截至2021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606人,其中高级职称368人,博士、硕士722人;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人,宜宾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40余人。另聘有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校外专家教授220余人。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13个学部、3个二级学院,开办有覆盖文、理、工、管、经、法、教、艺、农九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3个,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科建设
截至2011年10月,宜宾学院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取得招收*理论、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7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资格;并培养了相关校级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1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4月,宜宾学院有*级综合改革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
对*流
(数据截止2019年4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校地、校校、校企合作,与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计量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合作学校交流学习;举办成建制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培训项目”,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学校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和地区有合作办学关系,形成了健全的师生交换往来的机制;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在校生可赴德国攻读硕士德制工程师;学校正式组建了中美应用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正在加紧筹建中俄艺术学院等国际化学院。主动融入*“*”战略,与澜湄六国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有澜湄汉语学院。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教师承担*级科研项目立项11项;省部级项目69项、市厅级项目314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获四川省教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2项;获宜宾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52项。全校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60余篇;被SCI、EI、ISTP、CSCD和CSSCI等收录500余篇。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建有省级科研平台4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9个;成立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4个四个校级研究中心等32个科研机构。
宜宾学院特色专业介绍
1、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介绍: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得心应手。而且,你还将拥有一笔财富,那就是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
就业方向: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2、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大多数都是从事会计类职业,一般要花大量实践工作才能得到运用,现在*企业主很难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作用,还是一手抓,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一整套管理来运作。
3、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法学思维,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系统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律师实务、司法鉴定、法医等技术知识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传统观念认为,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会从事法官、检察官等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家长同学比较偏爱法学专业。很多报考法学专业的同学也希望毕业后做法官、检察官、高校教师等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其实,这种工作对同学们的院校背景或学历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专业介绍: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
就业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对外贸易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外贸管理工作,到外贸企业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及国际市场的营销工作,到*机关、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商业部门、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工商贸易*或企业从事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工作,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等。
5、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装饰*、房地产*、建筑*、软件*、设计院、电子*从事设计工作,也有部分进入高校从事教育研究工作。平面设计,供需两旺就业趋向:报纸、杂志、出版等大众传播媒体,广告*等相关行业。与之相关的报纸、杂志、出版、广告等行业的发展一直呈旺盛趋势,目前就业前景还不错。
优势专业及学科
省级特色专业(5个):社会工作、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生物工程
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生物工程
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生物工程、物理学、法学、音乐表演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工程
校级一级学科(7个):教育学、*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工商管理、化学(培育学科)
校级二级学科(11个):社会学、刑法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数字媒体技术、音乐与舞蹈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国际贸易学(培育学科)、新闻学(培育学科)、行政管理(培育学科)
想了解宜宾学院。
宜宾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省宜宾市。
学院占地面积1050亩,已建校舍36万平方米。学院校容校貌优良,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园林式单位”、“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电教示范校”等称号。
教学仪器设备值近5000万元,藏书82万册,建成了主干2000兆双环结构、与公网和与*教育科研网对接的功能完备的校园网。图书馆已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建有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实验中心、网管中心等四个中心,全院现已拥有计算机1000多台,多媒体教室32个,实验室78个,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的语音发射系统,每间教室均配有彩色电视机,学生宿舍室室通了电话,专任教师每人配有电脑并与校园网联通。全院的行政办公系统均已实行现代化。
学院现有文、理、工、经、管、法、教育等门类,3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4个专科专业,面向四川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
学院治学严谨,学术气氛浓厚。建有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理论研究会、行为实验室、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民营经济、高等教育、计算物理、阳翰笙、唐君毅、应用化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发酵工程与食品科学、生物制*、会计、光电信息等学术研究所。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616人;教授47人,副教授170人,客座教授21人,特聘教授6人;有博士后、博士27人,硕士226人,师资已形成了较合理的学术阶梯,具有充分的发展潜力和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学院正在实施师资队伍建设“3-2-1”工程,加大了师资培养和引进的力度,以抓好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导师为中心,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较好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适应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学科建设
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逐步增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生物、化工(轻工)、能源、物流等专业;争取建成1个*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至2个省级重点学科,3至4个省级品牌专业,适时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短线专业,继续探索、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
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本土化、高素质、应用型”的要求。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为依据,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具有我院特色的、体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大力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和改革发展创新的精神实施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品德好、基础厚、素质高的建设人才。
校园文化
学院现有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心,有江岚文学社、凤凰文艺联合会、演讲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教育科学社、学生乒乓球协会、英语俱乐部、书画爱好者协会、吉他协会、广播通讯社、摄影协会等50余个学生社团组织。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宜宾学院学报》、《宜宾学院报》,以及学生自办刊物《江岚报》、《凤凰文苑》、《新教育者论坛》、《青年苑》等。学院每年定期举办“五月的鲜花”和“十月的金秋”大学生艺术节和素质拓展项目,包含绿茵杯足球赛、大型文艺演出、辩论赛、校园歌手大赛、篮球比赛、演讲比赛、大学生青春风采大赛等系列活动。近年来,我院成功地举办了“‘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峨嵋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学生试讲优质课比赛”、“配乐诗歌散文朗诵比赛”。
学生资助
学院从2002年开始,对招收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包括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享受面为50.5%。其中特等奖金额为2000元/人年,占学生总数0.5%;一等奖金额为1200元/人年,占学生总数5%;二等奖金额为800元/人年,占学生总数10%;三等奖金额为600元/人年,占学生总数35%。结合德智体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每年评两次。其次还设立单项奖励(获全国、及省以上奖,每学期一次,奖金100元/人)。此外,学院为资助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积极配合银行做好*助学*工作,每年还安排80万元用于减免特困生的学费、提供生活补助、设立院内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学院成立了家教中心,指导、帮助贫困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贫困生每年还可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四川省*奖学金、四川省*助学金、广州助学金等各项资助。
地域优势
宜宾学院的所在地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东与泸州市毗邻;南和云南省昭通地区接壤;西界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北濒自贡市。处于*江、岷江、长江汇流之地,川、滇、黔结合部。交通十分便利,内昆铁路、内宜高速公路、西南出海通道横贯市区。距宜宾城中心7公里建成的宜宾二级机场,有飞机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城市。沿*江、石门江可至云南绥江、盐津滩头,溯岷江可达乐山、成都,顺长江经重庆、武汉,东下到上海。宜宾是四川省内具有"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作为生态旅游城市,拥有川南明珠的“竹海风情”、姿态万千的“石海洞乡”、千古之谜的“僰人悬棺”及西部大峡谷温泉等风景名胜。宜宾学院就座落在“五粮液”飘香的“万里长江第一城”。
宜宾学院招生代码是多少
宜宾学院的代码是10641。学校1978年发轫于四川李庄,是2001年5月11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8年经*批准建立)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1984年建立)合并组建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宜宾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是教育部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之一,入选数据*“百校工程”、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单位、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单位、川南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单位。
据*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3月,宜宾学院设有A区、B区和临港校区三个校区,占地约2800亩,其中临港校区总占地面积1500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有13个学部、3个二级学院,开办有覆盖文、理、工、管、经、法、教、艺、农九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3个,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606人,其中高级职称368人,博士、硕士722人;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人,宜宾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40余人。另聘有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校外专家教授220余人。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教师承担*级科研项目立项11项;省部级项目69项、市厅级项目314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获四川省教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2项;获宜宾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52项。全校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60余篇;被SCI、EI、ISTP、CSCD和CSSCI等收录500余篇。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建有省级科研平台4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9个;成立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4个四个校级研究中心等32个科研机构。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固态发酵资源与利用实验室。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4个):发酵资源与利用实验室、计算物理实验室、香料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过程分析与控制实验室。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酒史研究中心、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农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水运经济研究中心。
四川省博士创新实践基地(1个):*酒文化博士创新实践基地。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长江上游航运物流协同创新中心。
校级研究中心(4个):“宜宾酒产业与酒文化研究中心”、“宜宾能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宜宾轻纺与化工研究中心”、“宜宾电子与机械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7月,宜宾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661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61万册,电子图书500多万册。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4月,宜宾学院有*级综合改革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17门,校级精品课程34门。
*级综合改革专业(1个):社会工作。
省级特色专业(5个):社会工作、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生物工程。
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生物工程。
省级综合改革专业(8个):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生物工程、物理学、法学、音乐表演。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工程。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综合人文素质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需求导向工程应用型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精品课程(17门):演讲学、写作学、生物技术概论、数学物理方法、企业战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动物学、教育原理、数学分析、**史、市场营销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田径、高等代数。
学科建设
截至2011年10月,宜宾学院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取得招收*理论、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7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资格;并培养了相关校级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11个。
校级一级学科(7个):教育学、*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工程、工商管理、化学(培育学科)。
校级二级学科(11个):社会学、刑法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数字媒体技术、音乐与舞蹈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国际贸易学(培育学科)、新闻学(培育学科)、行政管理(培育学科)。
对*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校地、校校、校企合作,与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计量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到合作学校交流学习;举办成建制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培训项目”,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学校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和地区有合作办学关系,形成了健全的师生交换往来的机制;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在校生可赴德国攻读硕士德制工程师;学校正式组建了中美应用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正在加紧筹建中俄艺术学院等国际化学院。主动融入*“*”战略,与澜湄六国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有澜湄汉语学院。
宜宾在哪里可以考普通话证
宜宾市可以到宜宾市教育局进行普通话报名。普通话考试地点由市教育局进行统筹安排。具体需要关注宜宾市教育局或者宜宾市语言文字网的普通话测试公告(通知)。
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是应试人的汉语标准语测试。
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扩展资料:
普通话考试的报名条件:
1、中小学教师。
2、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和高等院校文科教师。
3、师范院校毕业生。
4、广播、电视、电影、戏剧,以及外语、旅游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
5、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6、从事电影、电视剧、话剧表演和影视配音的专业人员。
7、其他应当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和自愿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考试
宜宾学院
宜宾学院是200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合并组建的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有32年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
学校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白酒之都”宜宾市。全校占地1050亩,校舍面积3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藏书160万册,拥有固定资产近5亿元。
学校设有文学与新闻传媒、数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外国语、*管理、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化学与化工、法学、教师教育、体育、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美术与艺术设计、音乐与表演艺术、经济与管理、煤矿与安全工程(筹)、继续教育16个二级学院。学校设有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34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学校和同济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每年派遣优秀学生到同济大学和西南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与美国贝宁迪学院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园林式院校”等荣誉称号。2001年以来,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连续被评为“四川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办学32年来,为*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绝大多数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有的成为专家、学者、全国劳模、知名企业家、领导干部,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新一届*政班子带领全校师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凝炼出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一二三四五”办学思想体系。为实现“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学校凝炼了“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和服务社会体系。
目前,全校师生正乘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春风,与时俱进,奋力开拓,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宜宾、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胸怀世界,在四川省高等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008人。其中高级职称261人,博士、硕士451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人,四川省第二届专家评审(议)委员会评委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有特聘教授5人,客座教授32人,外籍教师4人,外聘兼职教师8人。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3-2-1”工程,实施“硕士点工程”及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教师新秀、学科带头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导师的选拔与培养制度,凝练教学团队、创新学术团队,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全面、教艺精湛、结构合理、和谐发展的师资队伍,以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教学科研
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制定了《宜宾学院“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一”是指一个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我校要培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要能综合协调发展。“二”是指把握好两大关键环节,即建设高水平的课程体系,营造浓郁的成才环境。优质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良好的成才环境是激励激发学生*成才的重要外因。二者有机统一,协调联动,共同满足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工作。“三”是指培育学生三项素养,即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学校在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大力强化学生的责任心、进取心、好奇心的培育,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精神,切实促进学生*成才。“四”是指发展学生四大能力,即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
学校治学严谨,学术空气浓厚。自2001年合并建院以来,学校教师出版各种著作135部,发表学术论文3683篇,其中SCI、EI、ISTP、CSSCI收录36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选目44篇。学校建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发酵资源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20余个科研机构,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宜宾学院学报》和《宜宾学院报》。
校园文化
学校现有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学院坚持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统揽,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文艺等校园文化活动,主要包含绿茵杯足球赛、篮球比赛、大型文艺演出、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青春风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各类学术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等。近年来参加全国、四川省的竞赛成绩都名列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新航道杯”全国校园歌手大赛、全国推新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四川赛区)、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多人获得全国和省级一、二、三等奖。
学校现有江岚文学社、凤凰文艺联合会、演讲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科技创新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环保协会、英语俱乐部、书画爱好者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广播通讯社、摄影协会等50余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每年定期举办“社团节”等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繁荣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助工作
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在学院*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奖助结合、育人为本、资助与励志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的原则和“逐级认定、分段评审、分批公示、过程监督”的评审程序和办法,使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真正成为惠及学生的阳光工程。
目前,学校开展了对全校本专学生各种形式的资助和奖励,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一二三等(每年一次),受奖面超过50%;优秀学生还可获得*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申请获得*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广州助学金和体育彩票助学金等。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扶贫帮困和勤工助学的渠道,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设立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开展勤工助学岗位双选上岗,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学校还多方面开展“社会资助工程”,搭架经济困难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救助桥梁。
地域优势
宜宾学院的所在地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东与泸州市毗邻;南和云南省昭通地区接壤;西界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北濒自贡市。处于*江、岷江、长江汇流之地,川、滇、黔结合部。交通十分便利,内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宜乐高速公路、西南出海通道横贯市区。距宜宾城中心7公里建成的宜宾机场,有飞机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城市。沿*江、石门江可至云南绥江、盐津滩头,溯岷江可达乐山、成都,顺长江经重庆、武汉,东下到上海。宜宾是四川省内具有"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宜宾作为生态旅游城市,拥有川南明珠的“蜀南竹海”、姿态万千的“*石海”、千古之谜的“僰人悬棺”及西部大峡谷温泉等风景名胜。宜宾学院就座落在“五粮液”飘香的“万里长江第一城”。
本文链接:http://www.cyqvip.com/html/879596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